120师参谋长周士第曾在日记中有过详细的记载:
第120师拥有4门迫击炮、35挺重机枪、143挺轻机枪、一挺花机关枪、4091支步马枪、788支驳壳枪、90支手枪、67支手提式枪、两把马刀、117把刺刀。
除此之外,还有子弹276,955发,后勤的主要驮力则是222匹马,298匹骡子和76头驴。
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?
主要由红二方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120师,下辖两个旅4个团,总兵力为1.4万人,约占八路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,是毋庸置疑的绝对主力。
它拥有的枪支,手枪、步枪、冲锋枪、轻重机枪全部算进去,还不到5000支,平均两个八路军将士都合不上一支枪。
而且,这还是最基础的轻武器,重武器,尤其是有战争之神之称的火炮,不是少,而是根本没有,只能靠炮弹极为缺乏的四门迫击炮聊以自慰。
展开剩余62%不仅如此,全师1.4万人只有117把刺刀意味着,即便不比火力,比冷兵器都不是日军装备的对手。
子弹就更别提了,总计27万发子弹,合到每一个人只有约14发子弹。要知道,这些子弹还包括能够连击瞬发的轻重机枪子弹。
也就是说,对于手持步枪的战士而言,每个人可能只有不足十发子弹,别说日军,甚至不够国民党军队打一场战斗。
这大概也是“三枪八路”的来由,不是八路军不喜欢火力进攻,也不是八路军更喜欢肉搏,而是实在是没有子弹,只能打三枪就发起冲锋肉搏。
因为,只有与敌人搅在一起,才能尽可能的发挥八路军作战勇敢的特点,防止被敌人火力覆盖,尽最大的可能缩小敌人火力方面的优势。
所以,八路军喜欢肉搏,更多的是装备火力后勤补给太差之下的无奈选择。
当时,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之差,别说比蒋介石的中央军,阎锡山的晋绥军,甚至连“姥姥不亲,舅舅不爱”的宋哲元的西北军,都不如。
然,而就是凭借如此可怜的武器装备,八路军毅然挺进敌后战场,首战平型关一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士气。
在这之后,120师、129师纷纷在敌后取得一连串的胜利,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国人民证明:
八路军武器虽差,人数虽少,后勤补给几乎没有,但是,抗战之心最为坚定,日军更没有到不可战胜的程度,抗战终将取得胜利。
发布于:河北省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