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,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加速演进,为“新基建”的推进注入强劲动力,溧水公司积极推进“数智化转型”,依托溧水区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的建设成果,把目光聚焦与民生紧密相连的领域。公司以数智化技术为坚实支撑,推行多点布局、协同推进的策略,用智慧的“笔墨”,勾勒出一幅“技术落地见效、资源深度融合、服务民生需求”的转型发展画卷。
第一个转型,藏在城南小学的新教室里
今年9月,溧水城南小学的新校区将迎来首批学生。为了让这所新学校从“硬件达标”迈向“智慧赋能”,溧水公司承接了校区智能化总集成任务。从通信网络的重新布线,到机房的高标准建设,再到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调试和设备终端的总集成,团队加班加点啃下了这块“硬骨头”。如今,89间智慧教室已整装待发,不仅能支持远程互动教学,还能实现校园能耗智能调控,为这所新学校筑牢了“智慧校园”的数字底座。
第二个转型,写在企业的生产线上
8月23日,南京沁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(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)与溧水公司正式携手,共推数字化转型。作为深耕航空航天、舰载通信等领域的企业,沁智电子手握50余项知识产权,但仍存在生产数据分散、设备协同效率不高等痛点难点。溧水公司的智改数转团队给出“ERP+MES一体化平台”方案:打通生产、仓储、物流等数据链,实现数据互通,优化生产流程及资源配置,助力企业降本增效。签约现场,团队专家陈亮说:“我们不仅做技术赋能,更承诺长期陪伴式维护,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。”
第三个转型,刻在开发区的21个小区里
曾经,这里的小区安防靠普通摄像头和人工巡查,高空抛物难追踪、电动车充电隐患多,居民总说“安心感打了折扣”。今年,溧水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了智慧安防升级方案:340套高空抛物AI摄像头24小时“抬头”监测,583套电动车充电监测终端实时预警过载风险,838个普通摄像头全面升级高清,加之机房管控中心的系统整合,小区的安全守护从“被动应对”变成了“主动预警”。现在,物业处理问题的效率提升了,居民们的居住体验感提高了,社区工作人员不禁感慨:“数智化不是花架子,是真真切切的安全感。”
第四个转型,长在晶桥的蔬菜大棚里
这里曾是传统的“靠天吃饭”种植区,亩产低、人工贵、品质不稳定。今年,溧水公司把智慧广电乡村工程的经验“搬”进了大棚:土壤墒情监测站实时“看”湿度,环境智能网关动态“调”温度,360°实景监控和病虫害AI识别系统24小时值守。据调研,示范基地的亩均产量预计增长25%,人工成本降低40%,为推动区域内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。
没有标榜宏大的口号,只以“接地气”的扎实落地回应需求:解决了学校对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;支撑了企业“智转数改”的深度实践;筑牢了居民“家门安全”的坚固防线;赋予了传统农业“数字基因”的鲜活动能。在溧水公司的转型实践中,“数智化”从来不是一个抽象概念,而是浸润于群众生活的具体场景,是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一步,更是让本地资源与数字能力“双向奔赴”的生动注脚。溧水公司还会继续“多点开花”,但脚下的路始终清晰——用数智化赋能民生,让每个项目都扎根土地,让每次转型都更有温度。
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